作为两辆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天津市民王先生最近遇到了品牌间充电桩兼容性的问题。他新买的另一品牌新能源车,无法在之前品牌的充电桩进行预约充电,为了使用夜间低谷电价充电,他不得不晚上下楼操作充电。
相比王先生,来自广东刚买新能源车一个多月的梁先生遇到了更棘手的事——一次在第三方充电站给车子充电时,充电口附近突然“砰”的一声,随后车辆立即发出警报,充电自动中断。紧急重启后,车辆无法挂入D档或R档。
梁先生说,经检查,是电流过大烧毁了继电器,需更换高压配电盒。但车企与充电站就故障原因争执不下,都不愿承担维修费用。直至梁先生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充电站才同意维修,费用暂由车企垫付。目前,故障原因仍未确定。
浙江新能源车主陈先生在第三方充电站充电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车子目前仍在厂家进行维修。“假如问题出在充电桩上,我以后只能选择官方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尽管不方便且电费稍高,但总比出现故障要好。”
除了不兼容问题,多位受访车主向记者反映,一些针对新能源车的充电、占位收费过高、没有提示或提示不醒目,遭遇充电刺客。
近期有不少车主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反映,自己将车停在一些商场、体育馆等充电站充电,满电后,如不及时挪走,会被收取一笔“占位费”,有车主充电超时11分钟被收取35元占位费,有的超一个小时要收一两百元。车主称,充电桩上并未公示关于超时占位费的任何信息,仅在App中有小字提醒。
浙江新能源车主刘先生说,前不久自己在商场旁的充电站给车充了两个小时电,结果费用达48元。“这比我在自己的小区充电桩上充电贵多了。”
查看明细后刘先生发现,原来此次充电电费只有13元,而服务费竟然有35元。“这35元服务费到底服务了什么?”他咨询客服后得知:收取服务费主要是为了维持充电站的正常运营、站点建设以及维护充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