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标准化病人:“假病人”为医患“真搭桥”

2018-05-25 08:16: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所以,在为标准化病人进行病例表演培训时,医院强调最多的就是要求标准化病人针对同一病例,严格遵照剧本,表演的各个细节都要保持一致性。每个标准化病人针对每个医学生在考核时的每一次表现都要保持一致,不能任意发挥。同样是表演想吐,是趴在床边翻身吐,还是坐起来弯腰吐,剧本都会严格规定。

在4月下旬举行的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能力考核时,标准化病人包玲负责扮演的是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家属。剧本要求她在得知相关治疗有一定风险时,需要表达出担心和悲伤,包玲于是带着哭腔抹眼泪。而为了保持一致,当天她考了十几个医学生,抹了十几回眼泪。

  “假病人”让他们感觉更像“真医生”

  进行腰椎穿刺术考试时,医学生要在对一个橡胶腰部教具进行操作的同时,对其进行种种人文关怀

标准化病人在教学中,主要被用于培训和考核医学生问诊、查体和人文沟通的能力。由于一些疾病的阳性体征较为复杂,健康的标准化病人很难体会并表现出来,还需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手段才能实现,北京市各医院在将标准化病人引入教学的初期,主要让标准化病人参与训练和考察医学生们与病人及家属的人文沟通能力。

据北京天坛医院教育处副处长任依介绍,在去年底的一次病房查房过程中,院长发现神经内科的医生与病人和家属交代知情同意书耗时较长。可留给紧急情况的时间却很短。比如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多为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危及生命。这时医生需要尽快与病人家属沟通,迅速取得知情同意书,争分夺秒进行处理。而如果卡在这一环节,无疑是眼瞅着病人步入更危险的境地。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