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标准化病人:“假病人”为医患“真搭桥”

2018-05-25 08:16: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唐英的女儿在北京某医学院校学医,两年前,唐英从女儿那里得知:北京有医院在招募标准化病人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她决心来试试。

“孩子们学医不容易,年头长、风险大,就这样你也不可能盼着他们一下就掌握临床技术、融入到这么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去,总得有人愿意让他们试,一步一步地教。”她对记者说,“我想帮助更多像我女儿这样的孩子们,成长为合格的、优秀的大夫。”

北京天坛医院教育处老师袁雪姣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医院对标准化病人的招募要求是:无论年龄性别,只要身体基本健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奉献精神,并且能够保证志愿服务的时间就可以。经过一系列医学基础知识、标准化病人及模拟医学基础知识等相关培训之后,标准化病人只要熟悉所需扮演的病例剧本,并完成剧本考核,即可上岗。

唐英对自己的要求却格外严格。加入标准化病人志愿服务团队后,她不光积极参加各项医院组织的培训,把每一次需要扮演病人或家属的剧本背得烂熟于心,还主动学习很多相关的医学知识。

曾有一次,唐英应邀去扮演刚做过换膝盖手术的病人,用以培训和考核护理学院医学生们针对这项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唐英拿到剧本后,感觉太陌生,怕演不好,于是专门去看了换膝盖的整个手术是怎么做的,并逐一研究术后所需使用的药的疗效和用量,还查阅了不少相关方面的学术论文。

其实医院对标准化病人并没有这样高的要求。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陆瑜告诉记者,在招募标准化病人时,他们更青睐毫无医学教育和医疗从业背景的人。“这样才能够完全站在病人的角度表达和反应,更像是我们临床过程中遇到的病人或家属。否则,他们在跟医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冒出一些术语来,引导医学生的表达和判断。”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