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标准化病人:“假病人”为医患“真搭桥”

2018-05-25 08:16: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很长,即使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也还需要在上级大夫的指导下,完成基本的临床实际操作,然后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逐渐从生手变成熟手,成长为独立的合格医生。”贾明艳介绍说。

但如果将真实的病人用于医学生的考核,让为数众多的医学生向同一个病人反复进行问诊、查体,则很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新的风险。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主任韩如泉告诉记者,他清楚地记得,几十年前,自己在做医学生临床见习的时候,曾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和一群同学们围着一名真正的心脏病病人查体,大家挨个去听他的心脏杂音,没多久就把病人累得气喘吁吁。

多数病人都害怕遇见“小大夫”。正在首都医科大学读研的丁亚榕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她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时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看我们年轻,质疑我们的水平”。可见,用真实病人进行医学教育的方式需要改变,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医学生包括高年资医生的常规培训和考核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我国逐渐推广的分级诊疗,则是标准化病人推广应用的另一背景。分级诊疗使一些常见病、基础疾病的病例分流到了一级、二级的基层医院。可是,基层医院并不具备培训医学生的资质,医学生都在三甲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分级诊疗逐步推广后,医学生们在临床见习期间接触到疑难杂症的机会,反而比接触基础疾病的机会要多。

“如何接触与治疗那些基础的病例,才是医学生在临床见习阶段更应该熟练掌握的。”北京天坛医院教育处处长王磊对记者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相关病源,学生就不可能掌握和熟悉相关临床知识,只能从书本上去学,那是不全面的,难以应用于临床实践,所以需要模拟的标准化病人来辅助教学。”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