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榕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对着一个橡胶腰部自我介绍:“您好,我是神经内科的大夫,我姓丁。”还要在操作过程中叮嘱这个橡胶腰部:“您千万不要动,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在结束操作后,还要鼓励这个橡胶腰部:“好了,您真棒!”
“明知道它不会有任何回应,还要我们跟既没有温度又没有感情的一块橡胶进行沟通,真的非常尴尬、非常假。相比之下,有标准化病人参与的考试,感觉要好得多。虽然也知道他们是假装的病人,但他们让我感觉自己更像一个真正的医生。”丁亚榕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这种考试也让她更能意识到今后学习和临床实践中该把什么当成重点。
“考核就是导向,就是要通过考核让医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意识到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要注重自己作为医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胜云说,“大家对自己从医路上的基础教育都会记忆非常深刻。所以这样的培训和考核开始得越早,对医生们日后执业行为的规范,会有越深远的影响。”
搭建解决医患矛盾的桥
“如果我们的志愿服务,能有助于社会上医患矛盾的缓和,那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回报。”
即使是在人们印象中,和病人距离较远的检验科,医患沟通也无处不在,并且同样隐患重重。
“检验科是面向全院的平台科室,每天平均要收五千个左右样本,发放两万五千个左右的检验数据。医生和患者的接触,绝不只是人们想象的隔着窗口交样本那么简单。”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张国军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接触到病人送来样本不合格的情况,这时该怎么跟病人沟通,很考验检验科医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