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这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深海事业迈上新台阶。从下潜600米到挺进万米深渊,一系列关键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蔡嘉慧是一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海洋科学家,她参加了今年8月我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2024年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任务,跟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海底。她记录了透过舷窗观察到的海底生物,并提出采样目标建议。“蛟龙”号自2009年首次下潜以来,已完成317次下潜,累计搭载900余人次下潜,为我国乃至全球深海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首次探底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奋斗者”号累计下潜329次,其中万米下潜25次,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均居世界首位,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潜入万米海底需要攻克巨大的水压问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经过调研论证、研究实验,攻克了载人舱材料、成型、焊接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独创的新型钛合金材料成功满足了载人舱材料所需的强度、韧性和可焊性等要求。此外,光纤缆控技术、抗低温设计和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发也推动了我国深海探测能力的发展。
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是助推深海大洋探测的关键。以我国今年新建成的南极秦岭站为例,其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这种精细制造减少了大量现场加工量,显示出严酷环境中整体建筑高度集成、质量可靠、施工迅速、绿色环保的优势。秦岭站还采用了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能够抵御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清洁能源占比超过60%。
近日,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发布了一段“万米战壕”微特辑。为了营造真实的战场氛围,上百名工作人员历时三个月搭建了长达万米的战壕,设计图纸高达1万余张,再现了70余年前铁原战场的战火硝烟
2024-10-23 18:13:24《志愿军2》万米战壕呈现宏大战场日本一海域海底冒出大量气泡日本一海域海底现大量气泡,绵延10公里,原因尚不明确。
2024-06-26 08:53:34日本一海域海底冒出大量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