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为成年人,一定要注意把握用梗的边界。”周妍提醒。9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其中提到,规范校园用字,引导师生在正式写作和公共场合中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据《长江日报》报道,为引导孩子规范书写词语,武汉当地多所小学的语文教师推出了网络用语“禁用令”,包括:中英文混合的网络流行语,如“芭比Q了”;首字母缩写组成的词汇,如“YYDS”(指“永远的神”)、“XSWL”(指“笑死我了”);粗俗、谐音词汇;表意不明的词汇。
关于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用梗,蒋眉建议,首先,要清楚黑话烂梗的来源、具体内涵、适用场合和使用后果,判断一个网络用语是否能用,需综合考虑语言表达本身以及是否从情绪上给他人造成冒犯;再者,应建立一定的纪律规范,限定用梗的场合。
几周前的一节语文课上,蒋眉给学生展示了自己旅游时拍的照片,作为教学引入的方式。下面有学生评价道,这是“预制菜”。她解释道,学生想表达的意思类似于“毛坯的人生,精装的朋友圈”与“预制朋友圈”,也就是调侃她出去玩的体验并不如照片中那般精致。她没有生气,而是向其他感到困惑的学生解释了其中的含义,并且教给他们一些更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
蒋眉提醒,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对孩子有多一些耐心。“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并不是孩子说了烂梗,他的语文就一定会很差,他的思想就扭曲了,这样下定论是不公正的。相较而言,学校只能从整体层面上去关心学生,更具体的引导有赖于发挥家庭的力量。”
监管难点在哪?
黑话烂梗大行其道,如何治理?
黄楚新指出,黑话烂梗的泛滥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内容发布者往往出于博眼球、追求流量和关注度的动机制造和传播梗。用户本身具有模仿和从众心理,也会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等各种方式加速黑话烂梗的传播。
唐昕是一名初二的语文老师,每次批改周记时,总能看到学生使用网络用语或黑话,如“我真的会谢”、“中国人不骗中国人”、“我悟了”。她会在课堂上告诫学生不要在书面用语中掺杂网络梗和流行语,但效果并不明显
2024-10-22 22:32:00黑话和烂梗包围中小学生近年来,网络语言的普及引发了学者们的关注。在小学门口接孩子放学时,周妍发现小学生聊天时频繁使用“你个老六”这样的网络语言。作为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妍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研究网络语言
2024-10-22 17:02:14学者众议国家整治网络黑话烂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