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温暖期内接班的崇祯帝,运气确实差。从执政开始就是连年旱灾蝗灾,而天气看起来也根本不准备给他喘气的机会。明崇祯九年(1636),又碰上一个超高温夏天,河北、山西、陕西地方志记载“人多暍死”,江南则是“触暑僵死”,再加上满篇累牍异口同声的全国“大饥”“大荒”“大旱”“大歉”“大疫”“民相食”,崇祯每一天确实也焦头烂额。至于北方的皇太极将后金的国号改为清、南方的反贼李自成接替了高迎祥成为新一代“闯王”,就更加无暇顾及了。
明题款仇英《凉亭消夏图》
明末清初之际,中国其实处于一个小冰河期。不仅冬天严寒无比,明朝灭亡后的1650—1700年更是整个小冰河期中最寒冷的时段,连岭南都会下雪。但即便是在冰期,依然会出现高温炎热的夏季。
清康熙十年(1671),先是经历了罕见的酷寒严冬,连长江都结冰了,“寒凝异常,江水冻合”;跟着又来一个低温寒冷的春季,湖南江西冻死一大片柑橘和毛竹——然后突然一个高热的夏天现身。华北和长江中下游成了两大片高温区,河北邢台七月初二这一天就热死数百人,江西新建“六月酷暑,行者多毙”。
这一年中气候从酷寒到酷热的极端变化,实为史上罕见。但要论绝对热度,1671年或许还是比不上1743年,毕竟那一年号称有史记载以来最热的夏天。
贰
清代以前,有关高温天气的记载无法精确,只能以“恒燠、酷热、炙热、炽热、晴热、极热、热伏”来表达,难以考证气温具体是多少。
1669年,传教士南怀仁制作了一架空气温度计进献给康熙,并于两年后出版了《验气图说》专门进行说明。但南氏的温度计缺乏固定的温标划分点,只能测出温度的相对变化。
中秋节前夕,气象部门发布了相关天气预报,指出接下来一周将以阴天到多云天气为主,特别提醒9日和13日预计有降雨,最高气温可达28℃。市民应关注每日最新的天气情况,适时调整穿着并记得携带雨具
2024-09-13 14:07:54中秋假期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下:12日(周日)下午,天气晴朗,偏北风3级左右,偶尔阵风可达到5、6级,平原地区最高气温约为29℃,山区则在26至29℃之间,相对湿度较低,仅10%
2024-05-12 12:34:14北京明后两天晴晒气温超30℃6月17日下午15时46分,北京气温达到37.2℃,创下今年来的气温新高。高温暑热天气下,圆明园、颐和园等旅游景区,游人们或打伞、或在树荫下,以躲避烈日暴晒。
2024-06-18 08:21:51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