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焦点访谈丨为流量不择手段摆拍短视频“套路深”(4)

无论是处心积虑的编排假视频,还是简单粗暴的复制假视频,表面上似乎仅仅是为了博个眼球、获得流量。实际上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这背后,这些虚假视频的大多数发布者的最终都是为了将流量进一步变现赚钱。比如,“凉山孟阳”一开始就是在网络平台上先发布一些编造的“悲惨身世”和“哭穷卖惨”假视频吸粉,在粉丝量突破10万后,开始了带货之路。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路数在视频造假案中较为普遍。在成都街头摆拍“男女感情纠纷”的博主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多家网络平台发现,目前,短视频带货已成为流量变现的主要模式之一,所谓短视频带货是指以短视频为载体,利用自有或第三方货源,通过商品成交获得收益。

但是,记者了解到,要想在短视频平台开通商品橱窗,进一步挂上购物小黄车的链接进行短视频带货或接广告,至少需要1000个粉丝。而且粉丝数越多可以挂出的购物车链接就越多,相应的收益也就更多。

通过制作优质短视频吸引粉丝并带货,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在利益诱惑下,一些短视频的博主却不惜造假来摆拍各种博人眼球的视频,获取流量变现,而有些短视频带货的培训机构推出的涨粉技巧更是包括“颠覆认知”“制造对立”“抄袭素材”等不正当手段。

为了获取利益,网络上各类虚假短视频层出不穷,制作和传播手段也是五花八门。那么,怎样治理短视频摆拍造假之风?专家认为,需要各方各部门共同携手一起发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新宝:“治理假视频的虚假信息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需要平台加强自律和监督,也要受众不断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需要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制作人(造假者)的违法成本。最根本的是要从源头治理,切断相关利益链条,使那些做假视频宣扬虚假信息的人不能获得经济利益,甚至要承担不利的经济后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这些内容导向不良的短视频,冲击公序良俗,甚至违规违法,必须加以整治。如果纵容这样的信息泛滥,人们频繁地被欺骗,会对真人真事的新闻事件,也变得麻木无视。这些消极负面影响最终要全社会买单,受害的可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种以虚假手段骗取流量的无底线做法,有关部门、互联网平台以及视频制作发布者等等相关方,都需要各负其责。流量经济不能成为造假经济,更不能脱离法治轨道。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推荐阅读

军事

  • 美联储被华尔街银行起诉了 压力测试引争议

  • 特朗普支持冰球运动员竞选加拿大总理 引发政坛新猜想

  • 圣诞节 纽约地铁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袭击者被捕面临多项指控

  • 菲方卖惨博同情是不会得逞的,菲律宾危害南海和平稳定!

  • 媒体:叙局势取进展但还有两个挑战

  • 哈尔滨全力整治烟花爆竹 四向发力保平安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