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真实的土拍市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激烈,真正有实力且有意图扩张的房企也并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增货值榜单中,国企的优势显而易见。TOP10中民营房企仅碧桂园、融创、新城3家,万科、绿城、金地3家具有较强国资背景,其余4家则均为大型央企。
除了房地产开发领域中的传统大型国企之外,中国铁建一跃跻身10强行列,厦门国企建发房产与广东国企越秀地产双双晋升20强,其余如中国中铁、浦发集团、中交房地产、中国中冶等原本规模较小的国企也均大幅加大拿地投资力度。
不难猜测,在资金与利润的双重压力之下,国企未来将迅速占据房地产领域主场地位。
过度合作“后遗症”
观察者网查看过往数据发现,房企销售权益比自2018年已经初见端倪。TOP100房企当年平均销售权益比为86.54%,销售权益比中位数为86.74%;2019年这两项数字分别下降为76.54%和74.64%;至2020年进一步降至74.52%和73.33%。
而2018年正是本轮调控升级的开端,“房住不炒”的定位就是在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中被首次正式提出,随后展开的针对房地产行业融资、销售、供给等各端政策均由此展开。
当2018年9月,在万科秋季例会上会场上写满了“活下去”三个字时,很多人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地产行业的布局已然悄然发生改变。
时隔3年,不仅万科重提“活下去”,事实上许多房企都在为此而焦虑。而“合作开发”正是被绝大多数房企所认可的主要手段,也是今年的中期业绩会上,被管理层屡屡提及的高频词汇之一。
但谁都知道,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缺少了高杠杆作为支撑,能够继续保持实际权益金额正向增长的少之又少,更遑论以规模上的数量和速度来弥补利润率下滑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