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赵彦志:隋唐宋时期汴河河道和漕运的管理(5)

赵彦志:隋唐宋时期汴河河道和漕运的管理(5)

(五)汴河水位的测绘和预警。宋代十分重视对汴河水位的观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为了治理汴河,沈括主持了汴河的水利测绘工作,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测量了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测得开封到泗州高差为十九丈四尺八寸二分。在科学测绘的基础上,宋代最早提出了防洪警戒水位的观念。《宋史河渠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六月诏:“自今后汴水添涨及七尺五寸,即遣禁兵三千,沿河防护。”“旧制,水增七尺五寸,则京师集禁兵、八作、排岸兵,负土列河上以防河。”这里的“七尺五寸"”水位,即是现在水文站通称的“警戒水位”,汴河水位一旦达到警戒水位,汴河管理机构立即开始派兵士沿河巡防,加固大堤,确保汴河安全。

(六)设置淤田司,将汴河中的泥沙用来淤积汴河两岸低洼地,用以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减少汴河河道中的泥沙,增加河道深度。利用汴河泥沙淤田的做法在唐中后期即有之,沿汴河割据藩镇与中央政府为淤田和保障漕运而不断角力。宋代淤田为盛,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道:“熙宁中初行淤田法……予出使至宿州,得一石碑,乃唐人凿六陡门,发汴水以淤下泽,民获其利,刻石以颂刺史之功。则淤田之法,其来盖久矣。”

宋代同时设置汴河上锁与汴河下锁,属都商税务司,负责征收汴河中舟船木筏通行税。

四、隋唐宋时期汴河的漕运管理

隋代开凿大运河后,由于很短时间便政权更迭,对于汴河漕运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历史文献的记载也很少,漕运主要还是由汴河沿线州县负责漕粮的筹备和运输。由于保障京师供应的需要,隋代也十分重视汴河漕运,在汴河沿线设置了回洛仓等大型粮仓储藏漕粮。唐代对于漕运的管理也进一步加强,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设水陆运使,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设转运使,管理汴河漕运,这两种官职仍为临时性差遣,尚无完整汴河管理机构。裴耀卿主持漕政,改“长运法”为“转般法”,按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的原则,沿河就势设仓,节级转运。水深则漕舟行,水浅则寓仓以待。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费三十万贯。广德元年(763年),刘晏主漕政,疏浚汴河河道,于河沿每两驿置防援三百人以保安全。创纲运法,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人,武官押运。按“江准之道,各自置船,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黄河),河船不入渭(渭水)”的原则,改进转般法。据各航段水情分造运船,训练漕卒。刘晏漕政制度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改革成效甚著,年运江淮米多为百余万石,少则五十万石,虽大大低于盛唐时期的漕运数量,但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已经实属不易。唐末藩镇割据,连年征战,汴河漕运能力大大下降,汴河漕运制度几近废弃,有效的的管理也不复存在。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