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PPP回归理性:“规范”成下一步发展主基调

2018-01-04 18:39:59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而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企业,自2014年至今共约1200家参与了国内的PPP项目,中标项目2348个,占比为47.5%;规模为1.9万亿元,占比为25.1%。

“中央原本希望借助PPP模式推出一批公私合作、公私双赢的项目,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但就各地已签项目的合作方来看,央企超过一半。”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民营企业尚未成为主力,意味着中央的愿望落空,地方政府债务转手央企,最终变成中央政府债务,背离了中央的初衷。

在王守清看来,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优先推出的往往是大型或特大型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也有一些是为图简便将零散项目打包进入PPP模式,融资需求大多在几十亿上百亿甚至几百亿元,民营企业因为不具备如此强大的融资能力而被拒之门外。

民营企业自身的弱点,也限制了其参与大型基建PPP项目。大多数民企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渠道窄,成本很高。或者技术资质不够,一些大项目存在技术壁垒。也有个别民营企业信誉不好,有的甚至会跑路。

另外,现在的PPP合作中,有的地方政府还停留在传统思维中,喜欢“摆架子”,认为是政府“批准”给社会资本方做PPP项目,而不是双方之间平等合作。同时,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又容易招致质疑,地方官员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顾忌。部分地方政府领导为规避“道德风险”,会优先选择国有企业。

河南汝州市委时任市委书记高建军(目前已升任河南省开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表示,该市推出的PPP项目,合作方是以央企、国企、专业实力明显的民营企业来排序。他解释说,与民营企业合作的风险太大,别的不说,资金链一断,项目就功亏一篑。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