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王贻芳再谈大型对撞机:让中国成世界第一的政治决定(5)

2016-10-22 10:49:15      参与评论()人

王贻芳:我们意识到国内有一些反对意见,但事实上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最近通过决议,明确CEPC为未来发展的首选,表明了绝大多数高能物理学家的态度。我遇到的其它领域的科学家,甚至普通民众也大多支持CEPC。大型对撞机作为中国发起的国际大科学工程选项之一,已得到中国政府少量的预研支持,包括科技部和基金委。我们还在积极争取更多的预研经费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清楚。迄今为止,我从未听到有任何人代表政府否决这个项目。

►《知识分子》:还有专家表示,对撞机项目的建造应该由国际性的组织来牵头,各国按照GDP或者协商来分配出资比例,而非中国牵头来做,你如何看待?

王贻芳:中国积极参与了一些别国牵头的项目,比如ITER、LHC、SKA、TMT等。应该也有能力牵头并发起一些自己的项目,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

如果按照GDP的比例分配,中国很快会成为最大的出资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牵头呢?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应该永远只做参与者而不是领导者,即使我们贡献了最大的经费份额。这样的心理和做法,会使我们永远无法成为真正受人尊重的世界强国。

►《知识分子》:中国现有的技术能否满足对撞机的要求,关键技术环节是否掌握在中国手中?

王贻芳:我们已有三十多年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经验,关键技术有很好的基础。虽然还需要努力(其实对谁都一样,没有人会用极为成熟的技术来建这样一台机器,因为总要有技术进步),但以我们的能力及人员队伍,我们有十分的把握能独立完成90%以上的任务。在国际合作的环境与要求下,我们会放一些任务给别人,但这不会使整个项目失控。

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一项政治决定

“中国对撞机项目是有可能让中国成为一个专业领域世界第一的”,王贻芳向《知识分子》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好像还没有一个领域能实现这一点。从过去的几百年来看,物质科学是整个科学发展的引领,我们的基础科学从原子、分子直到粒子物理,对物质世界的最小研究在科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迄今为止,中国对人类科学史的贡献,能够写入教科书的成果几乎没有,对撞机如果做成的话就可以变成一个载入史册的举动。”

王贻芳认为,现在对于大加速器的争议与当年BEPC时几乎一模一样,资金、技术上的质疑。三十年之后人们还在重复着这样的争论。现在是一批新的人还在用三十年前的理由进行这个争论,说我们可以在国外进行同样的研究。而在这不断重复争议的三十年,BEPC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高能所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果我们不能主导大型对撞机项目,可能高能所只是一个‘一般’的研究所,并不能做到世界第一”,王贻芳还补充道:“实际上,大型对撞机项目与高能所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型对撞机项目如果开建,高能所是否仍以现在的形式存在还要打一个问号,对撞机项目需要从国家层面去考虑是否需要这样一个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的科学装置”。

“我们都承认:最终评价对撞机值不值的问题是一个政治决定。国家领导人会想一想,中国究竟是要做一个二流国家还是要做一个一流国家,要做二流国家,去他处做没问题,省钱,但若要做一个一流国家,对不起,不可以这样”,王贻芳表示,“对撞机将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工程,这点我是同意的”。

为什么对撞机项目会是一个政治决定?王贻芳给出解释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