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4日,《知识分子》发表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题为《杨振宁: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的文章。杨教授首先指出,丘成桐教授的理解有误,“我绝不反对高能物理继续发展,我反对的是中国今天开始建造超大对撞机”,并在随后的文章中列举了七条反对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原因。杨振宁教授也成为首个公开反对对撞机项目落户中国的知名物理学家。
2016年9月5日,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在《知识分子》发表题为《中国今天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的“背靠背”文章,对杨振宁教授提出的七条反对意见作出针对性的回复。王贻芳在最后指出,“高能物理的前途在哪里,见仁见智。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更多地听取科研一线新生代科学家的意见,他们才能引领我们的科技事业兴旺发达,领先国际。”
2016年9月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超大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的文章,对此次关于对撞机的争论作出评论。文章指出,针对大型科学装置的争论不仅让普通公众得以一窥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还借助网络直接参与讨论,这一现象本身就反映出科技的进步;并提出:这次各方科学人物公开辩论,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相信这些大师级科学家并不介意公开讨论学术上的分歧,也会希望公众更多了解自己的领域。今后,重大科学工程决策必然会更加吸引公众的目光,也必然更有透明度。
2016年9月12日至14日,微信公众号“科学人”举办关于对撞机项目的辩论直播,邀请到了四位物理学家,在公众平台上公开辩论对撞机落户中国的得与失。
2016年9月14日,知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教授针对某中科院院士声称“丁肇中教授也对中国建设大型对撞机项目持保留意见”,向《知识分子》作出两点回复:
1)王贻芳所长是我亲自挑选出来特别有成就的科学家,在我的组里工作多年。他回国后,经常和我保持联系。
2)我从来不合任何人讨论与我实验无关的事情,我不可能和任何理论物理学家认真的讨论过某专家提到的这件事,这不是我一贯的处事方式。
2016年9月28日,《知识分子》收到匹兹堡大学物理及天文系教授韩涛投递的32位在美国工作的物理学者联名撰写的一篇文章,并于10月2日以《32位在美物理学者联名:中国建造希格斯工厂的黄金机遇》为题进行发布(10月20日,《知识分子》编辑部收到韩涛邮件称,罗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许怒此前因“种种原因”,“没有与他沟通好,导致他的名字丢失了”,希望增补进联署名单)。
10月18-19日,香山科学会议第572次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会上就中国建造大型对撞机展开了讨论。会议结束后,《知识分子》就“会议是否达成了共识”等问题咨询了王贻芳。
10月20日,王贻芳做出回复。他表示:此次香山科学会议大致内容从包括科学目标、设计与预研进展、人才队伍、国际合作及社会意义等。
会议达成了共识,但具体的文字表述还没有出来。大致的意思如下(不一定准确):
大家一致肯定CEPC的科学目标及其重大意义,对设计和预研进展表示满意,确认我们有能力完成CEPC的设计和建造。大家认同CEPC应该采取中国发起的国际大科学项目的形式,要积极争取国际贡献。CEPC的建造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意义极其重大,值得我们大家去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娄辛丑,“巨型加速器“两步走方案”未寄望于偶然发现”,赛先生2016年1月6日推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