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今年54家企业IPO被否,证监会从严整治保荐乱象

2017-10-10 08:32:5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具体来说,未通过就是发审委会议上被否决,即相关企业不符合公开发行的条件,不能公开发行;取消审核就是发审委已经启动审核程序,但是突然出现不符合《证券法》和股票发行办法等规定的事件,如刑事犯罪案件和偷漏税行为等,已无继续审核必要;而暂缓表决是发审委委员发现存在尚待调查核实并影响明确判断的重大问题,应当在发审委会议前以书面方式提议暂缓表决,这个提议也需要发审委会议投票决定。

  根据7月7日修订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下称“《发行审核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每次参加发审委会议的发审委委员为7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5票为通过。”

  刘俊海进一步分析说,“未通过就是在发审委会议上没有达到5票;而对IPO企业实施暂缓表决,也需在发审委会议上至少获得5票同意。获得暂缓表决企业可以再次提交发行申请,原则上仍由原发审委委员审核。不过这个机会只有一次,不能把发审委会议当作试验场。”

  IPO未通过的企业只能再次排队上会;IPO 审核遇到暂缓表决情况时,则还有通过的可能性;IPO 审核被取消后,也有通过的案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哈三联(002900.SZ)、秦港股份(601326.SH)、新日股份(603787.SH)和先达股份(603086.SH)这4家企业今年都曾被暂缓表决,再次提交发行申请后即获通过;东珠景观(603359.SH)今年曾被取消审核,不过7月5日获准通过,这家企业历时7年5次IPO审核,终于登陆资本市场。

  54家IPO审核被否决的企业,从板块上来看,13家属于沪深主板,8家属于中小板,33家属于创业板。被否决的创业板企业占比高达61%。刘俊海认为:“这说明创业板成为被否决重灾区并非偶然,有人认为创业板就是‘暴富板’,讲故事、炒概念和忽悠之风盛行,不符合创业板基本条件也申请上市,这是重大隐患。另一方面,上述不良行为被监管层提前制止,会让不好的企业望而却步,也会为那些踏实做事的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IPO业务“价格战”当道,监督不力、把关不严现象屡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对54家IPO审核被否决企业的保荐机构进行梳理发现,在涉及的28家券商中,广发证券(000776.SZ)保荐企业被否决6家,为最多;招商证券(600999.SH)和国金证券(600109.SH)均被否决5家;申万宏源(000166.SZ)和海通证券(600837.SH)被否决4家;兴业证券(601377.SH)被否决3家;中信证券(600030.SH)、国信证券(002736.SZ)、国泰君安(601211.SH)、国海证券(000750.SZ)和光大证券(601788.SH)各被否决2家;其余17家券商各被否决1家。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