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2019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在发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时指出,经营者通常以商品型号或配置、享受套餐优惠、时间点不同等为理由进行自辩,不对外公布具体算法、规则和数据。与此相反,消费者维权则常常陷入举证难的境地。记者查询裁判文书网发现,曾有消费者以“大数据杀熟”为由将某外卖平台诉至法院,但因举证难,一审二审均败诉。
反垄断对“大数据杀熟”亮剑
在此背景下,已经完成的《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和刚刚结束征求意见的《反垄断指南》承载了社会各方期待。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指出,《反垄断指南》细化了《反垄断法》规范互联网平台的相关规定。该指南第十七条明确指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可能会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对新老交易相对人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实行差异性标准、规则、算法,实行差异性付款条件和交易方式。
与此同时,《反垄断法(修订草案)》明确了4条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实施差别待遇行为可能具有的正当理由,即根据交易相对人实际需求且符合正当的交易习惯和行业惯例,实行不同交易条件,针对新用户的首次交易在合理期限内开展的优惠活动,基于平台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规则实施的随机性交易,以及能够证明行为具有正当性的其他理由。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钟刚副教授进一步解释称,明确正当理由并非是给商家可趁之机,而是遵循市场逻辑,维护商家的正常盈利空间。据钟刚介绍,法律程序上判定“大数据杀熟”是否成立,也会给予双方同样的举证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