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刘志兵:“两论”的写作背景、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2017-09-22 11:37:46  宣讲家网    参与评论()人

正是在这些理论准备基础上,毛泽东哲学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断地系统化、理论化,到1937年就创作完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以上四个方面是《实践论》《矛盾论》写作的主要背景。

这两篇文章最初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军政大学讲课稿的两个章节。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哲学,从4月开始,每周二、四上课,每次讲4个小时,一共讲了100多小时。总政治部宣传部派人做了记录,整理了讲义,即《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这个提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出版过近20个版本。《实践论》《矛盾论》讲授的时间分别是1937年的7月和8月。《实践论》是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论的第十一节,《矛盾论》是第三章三个法则中的第一个法则“矛盾统一法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几经修改、校阅,《实践论》于1950年12月先被译成俄文,在苏共中央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同月在《人民日报》发表,1951年10月放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统一法则》章节更名为《矛盾论》,于1952年3月放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52年4月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1962年《毛泽东选集》再版时,将《矛盾论》移入第一卷,成为姊妹篇。

二、《实践论》《矛盾论》的历史贡献

在谈《实践论》《矛盾论》历史贡献时,我们先回顾一下其主要内容。

1.《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实践论》的副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就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阐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相互关系问题的。毛泽东同志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核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重点剖析了曾经导致中国革命失败的党内主观主义者的认识论根源,坚持和发展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为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奠定了哲学基础。

全文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阐述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主要的观点有:反对旧唯物论,坚持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认识也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