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刘志兵:“两论”的写作背景、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2017-09-22 11:37:46  宣讲家网    参与评论()人

第二部分,矛盾的普遍性。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第三部分,矛盾的特殊性。这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从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提出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人类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第四部分,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第五部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第六部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结论部分把以上观点进行了综述。

3.“两论”的历史贡献

《实践论》《矛盾论》分别从实践和矛盾的范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中国化的论述,成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历史贡献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

(一)基本确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个哲学体系的基本确立,应该有一些评价指标。我觉得四个指标最有代表性:一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集大成者,二是集中体现最本质的内容,三是在其哲学发展史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四是对以后的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们用这四个指标来看《实践论》《矛盾论》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地位作用,可以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实践论》《矛盾论》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确立,进入成熟阶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