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就说两点他就无法满足
1.设计层面。整车厂有一套完整的研发团队专门设计车身强度,为的就是应对车辆发生事故时能保证乘客安全。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设计的么?车展拍个照,依据车辆外形来设计自己的车身结构,至于说里面的工艺、尺寸、材料?小作坊哪有实力干这些。保证外形一致就可以了。我一般称之为这种设计为“做灯笼”,灯笼外形一致就行,里面什么样我就不管了。
2.制造层面。整车厂的制造,一般都是几十亿投资的流水线制造,加工工艺,焊接强度都能保证。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制造的么?作坊式生产,手工焊接,每一辆制造出来的都不太一样。台湾各个加工厂的差距,就在于师傅手艺怎么样,完全无法管控。
为了避免我是信口胡说,给大家看看台湾人自己怎么说:
链接:春天巴士
台湾的作坊式生产现场
底盘加工后的车体结构,大家仔细看车前、车侧的钢筋强度,你觉得这种车出事能安全么??
看看大陆的生产线
相信看到这大家大致就明白了,拼装车的泛滥,以及品质低下,是台湾旅游大巴出事的主要原因。
二、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看到上面的图片,很多人可能在想,政府的管控在哪?这种不安全的车辆为什么能上路行驶?他有通过安全性试验么?
其实台湾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点在2008年。
在这之前,台湾所有客车的安全法规,只限制车身尺寸、安全门个数等之类毫无约束力的东西。
2005年又有个节点,所有的拼装车,又规定要有规范:
「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並於當年底規定,車身打造廠,亦應檢附「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自我查核表」、「大客車車身結構設計及打造施工圖說」〈包括「車體六視圖」、「底盤五視圖」、「骨架資料說明表」、「物件之重量、位置示意圖」及「照片」〉
看到没,还是没有约束力。
2008年终于修改了法律法规,台湾的所有客车需通过车测中心(也叫车安中心)的车身强度认证通过,才能合法上路。
给大家摘录下片段:
恩,可以用“电脑静态挤压”,以及“电脑模拟整车翻覆”替代。
法规的想法挺好,可是你倒是用实车测试啊?电脑计算是什么鬼?电脑计算能算出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车身强度么?
据说理由是节省成本,原因是基本同款拼装车只有4、5辆,你拿出来一台做实车测试成本,老板还干不干了。
于是,法律规定,就可以用电脑模拟的结果,替代实车测试。
有人说,有来源么?
今天“交通部”承认,公路总局仅针对游览车车型安全审验,仅以结构计算,并未以实车测试。郑宝清表示,请“公路总局”不要只看纸上计算出来的数据,台湾要发展观光业,主管单位应正视此问题,这是攸关人命的问题,请权责单位着手研究实车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