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2)

2018-11-29 10:58:2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在书院发展史上,明朝承前启后,地位也十分重要。在王阳明和湛若水的学说重新结合以后,带着冲破长久压抑的力量,书院得以勃兴,读书种子已经撒向神州边陲和发达省份的穷野之地,这标志着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推广阶段。当然,书院输出到朝鲜,也是这个时期的亮点。明代开始,书院走出国门,传到东国朝鲜、东洋日本以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各国,甚至意大利那不勒斯、美国旧金山等西洋地区,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当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代以后,朝廷对书院加强管理与控制,使书院的独立性逐渐丧失。书院不再视学术为本分和生命,反而不断强化教育功能,正式的官学也纷纷假以书院名称,许多乡村一级的学校也冠以“书院”的名头,书院文化于此龙蛇混杂。最后,在光绪末年的书院改制转型新式教育运动中,书院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很多人真的对书院误解太深。虽然书院和科举考试如影随形,但是朱熹和很多儒学大家历来都很反对“科举利禄之学”。

“书院并不是为了科举而生,古代书院的初心主要是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学术修为,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当年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的目的,也是为了纠正官学和科举之偏。”中国书院文化研究专家、九江学院教授李宁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书院教育的特点是为了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朱熹他们并不是盲目地反对科举,而是主张先学好儒家义理精髓,再参加科举考试。”

书院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场

历史记载了古代书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丰功伟绩,而定位与管理则决定了书院在今天还能够走多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文脉颂中华,踏书院之旅扬家国之情

    2018-11-26 14:51:32 文脉颂中华

    【文脉颂中华】七夕情诗翻译大赛邀你甜蜜一下

    2018-08-17 20:56:00 中国青年网 文脉颂中华 七夕 情诗

    石鼓书院:涵养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园

    2018-11-27 15:12:22 文脉颂中华

    千年学府弦歌不绝 非遗项目彰显文化底蕴

    2018-11-26 14:54:39 文脉颂中华

    石鼓江山锦绣华 高足辈出名湖湘

    2018-11-27 15:14:37 文脉颂中华

    江西玉山:书院底蕴滋养出“博士县”

    2018-11-28 11:30:37 文脉颂中华

    以书院留住城市记忆 延续城市文脉

    2018-11-28 11:25:50 文脉颂中华

    古老书院正在唤醒城市的文化记忆

    2018-11-27 15:06:48 文脉颂中华

    延续中华文脉 锻铸中国精神

    2018-10-17 11:42:46 改革开放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