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这样的观众其实并不是对电影感兴趣,他印象里认为电影票就不应该那么贵,春节时候凑热闹可以多花点钱,或者没事干有便宜票的可以当个消遣去看一看。如果两个人看个电影光票钱就要一二百块钱,那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太贵了。
2
电影票价是否贵,由什么决定?
消费者的主观判断。
消费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九块九的电影票,哪怕看的是一个烂片,看完很有可能就会觉得无所谓,反正没花什么钱。但是当这个票价提升到五十九,八十九的时候,贵不贵就是由它提供的服务来决定的了。
电影的服务是什么?首先是硬件带来的观影体验,第二个是内容带来的情绪价值。
但是电影行业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包括很多影院在内,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服务的提供者。在中国,有很多电影院是完全没有任何服务的。
你去饭店吃饭,进去和走的时候,服务员都会笑着和你说“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但是你在影院,一般只有你要买15块一瓶的矿泉水和30一桶的爆米花时你才有资格和影院的工作人员说话。如果你提早到了影院,那你可能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站着等入场。
去年我在杭州的一个影院见到了一些游戏机等娱乐设施,我当时还感觉很惊喜,终于有个能坐还能消磨时间的地方了,结果走近一看,每一项都要花钱。你在空间上都不愿意让消费者多停留一会,如何能和消费者产生情感连接呢?
更不要说那糟糕的观影体验了,我在各种不同的影院里体验过夏天不开空调热得要死,要么夏天空调太大得带个毯子或者长袖,屏幕太暗弓着身子往前都看不到细节内容,或者是旁边太臭,前后左右大声说话打电话。并且不仅仅是在小地方小影院会有这样的体验,我在北京生活了15年,以上每一项我都在北京的电影院体验过。
就在2024年的年末,我在杭州西溪银泰城的博纳影院看了《破·地狱》。当天杭州的温度是0~8度,但是电影院里居然没有开空调,而且在影厅里比在外边冷多了。我穿着羽绒服进的电影院,观影过程中有一半时间在搓腿。整个电影的放映过程中我听到前后左右很多人冻得一直擤鼻涕。
看完电影我很生气,我质问影院的管理人员,为什么不开空调。他们顾左右而言他,一会说不知道,一会说空调坏了还没修好。到最后才有一个工作人员和我说他们规定只要不到零下就不开空调。
中国的电影观众真的太好欺负了,就这样的一个观影体验,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抱怨,大家看完了说几句冻死了擤擤鼻涕就都走了。你去问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开空调,他连一句不好意思都不会和你说。就这样的影院,你如何让消费者能愿意一年多去看几次电影呢?
有的从业者总是在抱怨房租越来越贵,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不得已不开空调,降低银幕亮度。问题是,这和消费者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一个饭店因为人工成本太高,它就可以不给顾客收拾桌子让别人来自己收拾吃饭吗?
一个一年就进一次电影院的消费者,赶上一个冬天零度的影厅,进去看了一部《749局》,你猜看完之后他会如何评价中国的电影和电影行业?
3
比起影院的观影体验,我认为电影的内容对消费者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如果看的影片足够优秀,消费者或许会减少糟糕观影体验带来的不适感。
问题是,优秀的影片有多少呢?
影迷或者比较关注国产电影的人,可以说出中国这几年每年都有一些很不错的国产电影。但是如果你去问一个一年只进一次电影院的观众“中国的电影好看吗?”他也许很难给出这个回答。
因为他在电影院里能看到谁,完全靠运气。如果在春节看到了《流浪地球2》,那他看完了可能会觉得中国电影现在真牛哇,如果看到了《749局》,看完出来估计就觉得中国电影完犊子了。
如果看到的是《钟馗伏魔》呢?
真的,我到现在都恨死《钟馗伏魔》这部电影了。因为这是最近十年来我爸妈唯一一次跟我去电影院看的电影。当时我很爱看电影,喊了几年爸妈春节和我去看电影,他们终于在2015年春节的时候答应了。当时感觉《钟馗伏魔》带点传统文化,爸妈兴许会感兴趣。结果那个电影不仅看得爸妈皱眉,我在影院里脚趾头都扣烂了。从那以后,每次春节我说我们一起去看个电影吧,我爸妈都拒绝得非常干脆,我们再也没有一起看过电影。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片子。但《钟馗伏魔》是那几年很多热钱和资本进入到电影行业之后最喜欢做的一种片子,IP明星片,就是有一个所谓的“IP”,再凑几个影视圈的知名明星,最好再有一个有名气的导演,凑一部电影出来。
如约而至,一年一度的贺岁档(11月24日至12月31日)又燃起了战火,而且出了「好东西」。
2024-11-29 11:11:28电影市场的最后一搏证券时报e公司讯,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9月29日2时32分,影片《749局》预售总票房突破3000万元
2024-09-29 12:38:05749局预售票房破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