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林芳,大学毕业两年,至今仍背负着大学时期的网贷负担。她的初衷只是想拥有和他人一样的消费水平,购买漂亮衣物、化妆品,并享受旅行的乐趣。因此,她开始尝试网贷,起初觉得利息尚可接受,但很快便陷入了以贷还贷的漩涡,生活被还款日和催收电话填满,焦虑如影随形。林芳的困境并非个例,《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年轻群体中,信贷产品渗透率极高,约半数年轻人正经历着超前消费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网贷平台,它们以低门槛、快速放款和高额度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寻求即时消费满足的年轻人。然而,这些平台背后隐藏的复杂条款、隐私泄露和暴力催收问题,使许多像林芳这样的年轻人深感束缚,难以脱身。
有人在9个平台借款8千债务变8万,套路太多难以清偿让年轻人“困”在网贷里的,不只因为自身没有清醒、理性的判断,还有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对于初入社会、还没有稳定收入与存款的年轻人来说,逾期危机往往一触即发。危机之下,一些还不起网贷的年轻人往往会选择以贷养贷,结果越陷越深,个人信息也不再是隐私,最后可能遭遇暴力催收。江睿回忆,起初,她还能按时还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逐渐增加,为了填补漏洞,江睿开始不断申请新的贷款,短短一年时间便先后在9个网贷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原本8000元的债务变成了8万余元,陷入了恶性循环。“有一段时间,好像所有平台都知道我很需要钱,会有不同的平台打电话给我推销贷款产品。我就安慰自己,先不想了,能还一个月是一个月。”“还有平台问我要不要租机,就是租商家的手机去贷款,然后贷款人把钱打给租机的人。”江睿说,这些推销电话通常会着重宣传自己借款容易、下款快,不会提及平台的合规性。到后来,由于借的钱太多、涉及的平台太多,她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借款了,可还款日期逼近,她不得不一次性使用了3个租机平台。江睿不知道的是,她遇到的租机模式,在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发布的案例中,已被认定为“套路贷”。
专家指出,监管机构正逐步加强对网贷市场的整治,包括对贷款类App的排查,旨在遏制行业乱象。未来的监管方向将侧重于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以及通过金融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念和消费态度。同时,建立健全的个人数据管理规则,确保信息安全与隐私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消费者过度借贷。
林芳、江睿、张保等人的故事,是许多深陷网贷年轻人的缩影。他们在面对经济压力或消费诱惑时,选择通过网贷缓解一时之需,却未料到随之而来的是日益沉重的债务链和精神压力。这些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抱团取暖,分享各自的困境,寻求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网贷平台的诸多套路,如诱导续贷、隐藏高额费用、违规的“砍头息”等,进一步加剧了借贷者的债务困境。专家呼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借贷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免受不法侵害。同时,建议增加正规借贷渠道,为真正有需求的年轻人提供安全、透明的金融服务,避免他们因缺乏财务知识而误入歧途。
经过一番波折,部分受访者表示已决心远离网贷,努力工作偿还债务,他们的经历警示后来者:理性消费,量力而行,警惕网贷背后的重重陷阱。
江睿的故事始于对额外资金的需求,她是一位来自江苏的年轻人,最初尝试网络借贷,只是因为生活费用紧张,打算暂时借用并逐步偿还。一切似乎在掌控之中,直到债务悄然累积,数额开始超出她的还款能力
2024-07-02 09:51:41年轻人网贷8千债务变8万让年轻人“困”在网贷里的,不止因为自身没有清醒、理性的判断,还有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
2024-07-02 13:42:44有多少年轻人花着明天的钱当负翁近一半年轻人都在花着明天的钱,让年轻人“困”在网贷里的,不止因为自身没有清醒、理性的判断,还有网贷平台的各种套路。
2024-07-02 11:11:41年轻人网贷8千债务变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