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授”借科研名义窃密 国安部披露
生态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框架的关键一环,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期,一些国外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以科研合作和生态保护为借口,未经许可在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收集地理、气象及生物等敏感信息,这给国家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潜在威胁。
例如,一位自称外籍教授的人士,在国内人士的陪同下,进入我国某湿地保护区和林区,安装设备收集大量敏感数据。国家安全机关介入调查后,该外籍教授承认了自己借学术合作之名,行非法收集数据之实的行为,随后相关部门依法进行了处理。
另有案例显示,某些外国机构利用科研合作名义,与我国自然保护区合作,通过不当手段诱导我方人员参与数据窃取活动。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合作原则,还被发现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国际势力,企图非法获取并传输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数据,对生态安全构成了实质性伤害。“外国教授”借科研名义窃密 国安部披露。
随着生态环境数据化的发展,虽然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效工具,但也暴露出数据保护方面的风险。部分环保企业和信息系统因管理不善,可能泄露敏感信息,有的甚至成为外部势力窃密的目标。为此,国家安全机关正与其他部门合作,强化生态数据的保护,遏制数据窃密行为,确保生态安全不受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和生物数据对我国生态、生物及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经许可的采集和跨境传输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反间谍法》明确规定,此类活动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范畴。
维护生态安全是全民的责任。公众若发现涉及非法采集生态环境数据、破坏生态环境或其他可疑的国家安全威胁行为,可及时通过12339电话、官方网站或国家安全机关的其他举报渠道报告,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生态安全对于文明的兴盛至关重要,它构成了国家安全的基本板块,保障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05-14 10:17:06外国教授借生态科研名义对我国窃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