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攻击,我们理所当然要尽自己所能与其据理力争,而不是根据一些不十分确切的信息比如“殡仪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来否定现在的“战疫”工作,给“战疫”工作添乱,也为国外某些媒体攻击中国提供了材料。
另一个战场是医院和社区等战“疫”一线。
恐慌对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而言,一点好处都没有。从过去的经验中,这个教训已经十分明显。一方面,“恐慌性”就诊会导致医疗资源被“挤兑”。另一方面,在战胜疾病的过程中,恐慌不利于患者积极和疾病战斗。
面对这一问题,文艺工作者应该利用自己的文字能力,给人们希望,帮助人们克服恐慌。但是一些文艺工作者却将大量悲观和绝望的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会制造恐慌,加剧医疗资源挤兑,还会让人丧失希望,甚至陷入到绝望中,病人恢复的难度也会上升。
方方在2月9日的日记中说道:
“这几天,死亡者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近。邻居的表妹死了。熟人的弟弟死了。朋友爹妈和老婆都死了,然后他自己也死了。人们哭都哭不过来。平时不是没见过亲朋的死,得病而治疗无效死亡的,谁没见过?亲友尽力,医生尽职,回天无术,虽然无奈,但人们往往可以承受,病人自己也会慢慢认命。但这一次灾难,对于早期的感染者,不止是死亡,更多是绝望:是呼救无用,求医无门,寻药无着的绝望。病人太多,床位太少,医院也猝不及防。剩下的,除了等死,又能如何?”
试想一下,身处武汉的人看到一个同样身处武汉的作家写出这样的文字,他们的恐惧和无助感一定会成倍提升。像笔者这样心理素质差、泪腺发达,同时对周边发生了什么极其好奇的人,看到这样的文字估计要哭出来。而且在餐桌上从家里人那里听说亲戚中有人感染或死亡了,再想到其他人身边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估计会因为害怕和难过,边吃饭边流眼泪。我哭了之后,和我一桌吃饭的我的家人也必然要跟着难过和害怕。一家人遇到事情想要从容和积极,都会变得难上加难。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看着赛场上运动员们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作为青年创业者,我也一样心潮澎湃。 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
2022-03-20 05:51:00创新突破无止境(青春日记)2005年,我入职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在运营、调度等岗位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我对电网的防雷系统产生了浓厚兴趣
2022-07-10 05:31:20肯下苦功夫赢得主导权(青春日记)2月28日,进入闭环已经满一个月了,新京报记者陶冉准备去理个发。一起看看闭环里的“托尼老师”技术如何
2022-03-01 15:28:00视频|我的冬残奥日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