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深度阅读页面 > 正文

从央视暗访的一宗奇案看中国“基层治理”的难题(4)

2018-11-16 09:01:07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换言之,基层行政力量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违法行为的减少;恰恰相反,基层监管力量投入的越多,违法活动就可能越是猖獗,而违法活动的猖獗,又反过来迫使基层政府增加监管力量。由此,基层行政陷入了“内卷化”的恶性循环之中。

岛叔此番调查鲁山县的相关报道线索,发现鲁山县砂石盗采治理的相关部门、河务管理局等在过去两年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如组织了多次联合执法活动,加强日常监管,安装摄像头……只是,只要基层行政缝隙仍然存在,这些做法便只能起一时作用,并无可能治本。

简单说来,砂石盗采一旦建立起庞大的灰色利益链,就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治理问题,单个部门的专业性监管并不能凑效。要想解决,根本上还是要从理顺基层治理机制入手,有针对性地清理灰色利益的滋生土壤。

这方面,岛叔曾经实地调研的北京市某区经验就很值得借鉴。该区区委、区政府总结过去多年砂石盗采的治理经验教训,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

一是建立问题清单。相关部门做了大量调查取证工作,建立了全区所有砂石盗采点的台账。

二是建立权责清单。所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即赋予乡镇政府执法召集权,一旦发现问题,有权按照权责清单召集相关执法部门联合执法。

三是建立执法效果清单。乡镇一旦确定联合执法,即向县政府汇报,各部门在半小时内到达砂石盗采现场联合执法。事后,牵头部门对执法情况进行处理,相关部门亦于一周内获知自己的履职情况。

效果立竿见影:仅仅是2017年年初的几个月间,全区的砂石盗采问题即被有效治理。到岛叔调研时,再无一起发生。

blob.png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