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梦·实践者】孔文卿:坚守工作岗位36年扎根深山育桃李
花山村地处熊耳山腹地,是宜阳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距离县城70多公里。沿着盘山公路转过不知道多少急弯,一座小小村落,在红叶间渐渐显出轮廓,像一幅明艳水彩长卷中不经意弹落的墨痕,黯淡而萧瑟。
村里不闻鸡鸣犬吠,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村民,忙来询问:“村小学在哪里?”村民顺手一指,那个国旗飘扬的最高的院子就是。抬头一望,没有听到书声琅琅,未曾见到活泼身影,这小学,有点儿冷清。
孔文卿老师与同学们(张珂摄)
白墙灰瓦的校舍整齐排列,乒乓球台上一尘不染,整洁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招展。教室里,木质讲台下,只摆了两张课桌。12岁的六年级学生张乐锋正在朗读课文:每天早晨,都有一种神圣感召唤着我们,我们把太阳迎进祖国……一篇《太阳与士兵》,他带着浓重的乡音,读得磕磕绊绊。另一角,5岁的小女孩张彩怡正在生字本上艰难地和“仁”字作斗争,总也没法写的横平竖直。
他们是花山小学的最后两名学生。他们的老师孔文卿今年59岁,背微微驼了,腰板也不再挺直,依然忙忙碌碌:“看着啊,写仁字,一撇一竖一横短一横长……太阳升起来,士兵已经在站岗了,他是不是最早看见太阳的人……10厘米等于几?10分米等于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对不对”?他像一只孤独却不知疲倦的蜜蜂,在孩子们澄澈懵懂的目光中一次又一次掠过。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一代代青年的奋斗荣光。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蓦然发觉,五四精神已经深深刻印在我们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成为青年绽放爱国主义青春光芒的不竭源泉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 通讯:库亚和他的“中国梦” 新华社记者蔺妍 郑开君 库亚·德尔把几粒饱满圆融的小芝麻放在食指尖用力一捻,“看,多好的油!”果然,黑红的指肚立刻染上一层滑腻腻的脂
新年伊始,首个工作日,广东珠海,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机务中队队长郭佳要做的第一件工作,是用拖车把AG600这个大家伙拖到机场滑行跑道的指定位置,这天要进行例行的调整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