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 通讯:库亚和他的“中国梦”
新华社记者蔺妍 郑开君
库亚·德尔把几粒饱满圆融的小芝麻放在食指尖用力一捻,“看,多好的油!”果然,黑红的指肚立刻染上一层滑腻腻的脂。
库亚经营着南苏丹第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公司取名RAMCIEL,主营芝麻、花生、阿拉伯胶、玫瑰茄等当地特色农作物。
说是第一家,公司历史也不过7年。2011年7月,南苏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公司就是那时候成立的,刚开始时是公司从当地农民手中几袋几袋地收芝麻,再联系国外买家卖出去。
“是不是特别原始?”库亚讲一口漂亮的英文。他曾接受联合国资助前往德国留学,后定居欧洲,南苏丹建国后回到首都朱巴。
那时的朱巴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设施,97%的人生活在没有供电的茅草屋里,喝水要到尼罗河畔去舀。当地最大的酒店叫做“北京朱巴饭店”,是中国人建的,当地人用的日用消费品也大都来自中国。
很快,库亚意识到中国除了生产大量出口产品外,还有13亿人的大市场,“把南苏丹的农产品出口到中国”,成为库亚的梦想。
但自2013年起,南苏丹再次陷入内部派系斗争,安全局势愈发恶化。虽然四年间,库亚手中掌握的货源越来越多,光芝麻田就有约1万英亩(1英亩约合6亩),但交通不便、局势不稳,生意并不好做。库亚只能想方设法地联系海湾和非洲地区距离较近的买家。
直到今年9月,冲突各方签署和平协议,局势才稳定下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库亚说大家都该学点中国智慧。库亚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好感。在朱巴时,每晚8点他都会准时收看南苏丹晚间新闻,9点则固定要看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进博会的消息,就是从新闻中知道的。”此后,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南苏丹商务部都来与他对接,登记报名,安排展台……一切都是“量身定制”。
库亚带着整整一拉杆箱的芝麻,来到进博会农产品厅。他的展位旁边,刚好是加拿大牛奶商阿瓦隆公司。公司经理拉塞尔·里默笑说,两家应该合作起来,给采购商特供一种“芝麻酸奶”的新产品。
“中国市场太大了,机会很多,”库亚觉得,他的“中国梦”终于有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