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万里逝世 > 正文

万里曾推动联产承包责任制 坚定支持农村改革(5)

2015-07-15 19:36:33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张浩来信发表的第二天,万里就出发到基层去了。他首先到了皖东的全椒、滁县、定远、嘉山等县,一路上做稳定干部、群众情绪的工作。万里一再对干部群众讲:“责任制是省委同意的,有什么问题省委负责。”“既然搞了,就不要动摇。”“生产上不去农民饿肚子,是找你们县委,还是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能管你们吃饭吗?”经过万里紧张的、大量的工作,绝大多数地方干部群众的情绪都稳定下来了。1979年5月21日,万里驱车来到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肥西县山南公社,此时正值农民开镰收割,一派丰收景象。万里紧紧握住山南公社党委书记王立恒的手,问道:“搞包产到户,你怕不怕?”王立恒说:“是有点怕。”万里说:“不要怕,在你们公社搞包产到户试点,我是点过头的!搞错了,不要你负责。”在和小井庄群众交谈中,万里果断地对群众说:“大胆地干吧!省委支持你们。”并再三嘱托:“一定要把生产搞好,待秋季取得大丰收,再来山南看望大家。” 万里这次山南之行,给坚持搞包产到户的干部群众,以巨大的鼓舞和支持。万里说话算数,这年的12月13日,他第二次来到山南,了解了山南包产到户一年来的实际效果,用赞许和肯定的口气说:“不虚此行,不虚此行!看来怕这怕那都是不必要的。”

1979年6月初,万里乘车前往凤阳考察。县委书记陈庭元向他汇报了大包干的情况,并引用了农民歌谣:“大包干就是好,保证一年能吃饱,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来烧陈草。”万里听后,当即表态:“好!我批准你们县干三五年。”陈庭元反映有些人还有顾虑,主要是干部怕犯错误,群众怕政策变。万里说:“只要能增产,什么都不要怕!”“不管哪种形式的责任制,只要能够增产增收,对国家有利,对集体有利,对农民有利,群众愿意,就要坚持下去。”1980年春节前夕,万里来到凤阳县小岗村,挨家挨户看了一遍,看到户户粮满囤,十分高兴,在场的人告诉他说有人指责小岗村“开倒车”,他当即表示:“只要能对国家多贡献,对集体能够多提留,社员生活能有改善,干一辈子也不能算开倒车。”

1980年1月2日至11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农业会议,总结一年来全省农村改革、试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经验。万里做了《要敢于改革农业》的讲话,指出:“实践证明,联系产量的责任制比不联系产量的责任制,增产效果更明显。”“支持绝大多数农民的积极性,一切从有利于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出发,这就是我们敢于坚持实行联产责任制、敢于坚持按劳分配的各种形式而不动摇的根本所在。”这次会议,对肥西县实行包产到户、凤阳县实行农业大包干的做法和经验做了充分肯定,指出: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下,不论哪种形式的责任制,只要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生产,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应当允许试行,鼓励和支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三、万里到中央工作后,是如何为全国农村改革把脉定向的呢?

1980年3月,万里被调任国家农委主任一职,全面主持农村改革。

万里上任后,为了在全国农村推行改革,首先组织农口各部门大批干部赴各省农村调研,倾听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改革的意见。调查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和基层干部赞成包产到户;已经包产到户的地方增产明显。在摸清全国情况的基础上,万里主持召开国家农委党组扩大会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在这次会议上,万里批评了“左”倾残余思想在农村改革上的表现,认为不肃清“左”,农业永远不能翻身。在他的主持下,由国家农委起草、以中共中央名义颁发了1980年第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撇开包产到户姓“社”姓“资”的问题不谈,大讲包产到户的好处。文件指出:“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初步为包产到户定了性。这个文件对广大农民是个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文件正式发下去以后,农民感到理直气壮了,不怕再说他们违背中央决定了。就这样,包产到户逐渐成了全国性的改革浪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