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播火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8)

今年6月1日,经过几个月的布展,京报馆终于对公众开放。进入大门,迎面映入眼帘的便是邵飘萍手书的“铁肩辣手”四个金字,邵飘萍的半身铜像静静地矗立在京报馆的小院中。英雄虽已远去,但是他秉持的信念、期待的世界却越来越近。

在长辛店

初到北京,湖南青年毛泽东仿佛一下子闯入新文化的风暴中心。他阅读最新出版的报刊杂志,参加各种社团组织,旁听北大课程,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新思想。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此次来京的主要任务——促成赴法勤工俭学。

法国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且当时一战硝烟尚浓,李石曾和蔡元培虽然理想非常远大,但真正赴法勤工俭学的筹备工作还“八字只有一撇”——除了保定和布里的赴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开课外,其他预备学校尚在筹备中。当大批湖南青年来到北京时,李蔡二人着实有点儿措手不及。

参与赴法勤工俭学的何长工回忆,“留法勤工俭学会”并没有给他们安排好工作和学习场所,也没有筹集好出国的旅费,一切还没有头绪。后来多亏了杨昌济先生居间协调,蔡元培答应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让已经到京的学生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法语,为将来出国做准备。

在北京的预备班设在长辛店,今丰台区长辛店德善里18号。之所以把预备班设在距离北京城区35公里的长辛店,是为了方便学生们去长辛店铁路工厂学习用来糊口的劳动技能。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是一座欧洲古典风格的灰红砖相间小楼。这座小楼原是京汉铁路长辛店铁路机厂火车房总管郭长泰的住宅。1918年秋,为解决湖南籍学员入留法预备班学习,在蔡和森、毛泽东等人积极推动下,蔡元培、李石曾等出面交涉将它买下,改为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全称是“北京大学附设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