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播火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5)

就是这样一位“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的李大钊,在1918年11月庆祝一战胜利的讲演会上,发出了远高于同侪的独到见解。

1918年11月11日夜,一战停战的电报传到北京,全城沸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中国终于站在战胜国的队伍里,北京市民和知识阶层欢欣鼓舞。北京教育界决定,11月14日至16日学校放假三天,以示庆祝。

就在举国欢腾时,李大钊却在讲演中,发出了引人深思的提问: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的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不是为哪一国或哪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

也许是觉得表达得还不够全面,演讲结束后,李大钊又为《新青年》写下《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一文。文中,他不仅把社会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民主主义等列为真正的胜利者,还指出俄国革命者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士(马克思)为宗主的”,他们要联合世界的无产者,创造一自由乡土。文末,他激昂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至1918年底,李大钊的思想迅速向马克思主义靠拢,而经常活动在他身边的青年们,也开始受到他的影响。1936年,毛泽东向斯诺提到这段经历时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回忆起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日子,毛泽东也免不了有些小牢骚。他对斯诺说:“在这些来看报的人们当中,我认识了许多有名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的名字。像傅斯年、罗家伦和一些别的人,对于他们我是特别感兴趣的。我打算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忙人,没有时间去倾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