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播火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7)

新闻学研究会第一期学员中——如毛泽东、高君宇、谭平山、罗章龙等,后来都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

毛泽东虽然在新闻研究会只上了半年课,但仍受益良多。他曾对斯诺说,邵飘萍对他帮助很多,“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是一个有热烈理想和良好品质的人。”如今,这句话被镌刻在刚刚修缮完工的京报馆旧址墙壁上。

多年以后,邵飘萍的侧室祝文秀还记得,那一时期,毛泽东曾经多次造访邵飘萍位于羊皮市的家,邵飘萍亲昵地称他为“小毛”。

1919年3月,毛泽东因母亲病重不得不赶回湖南。回到湖南后,他很快创办了《湘江评论》,可见邵飘萍对他影响之大。

上世纪20年代,邵飘萍的《京报》因敢言在北京新闻界享有极高的地位,报社的业务也蒸蒸日上。1924年,京报馆自筹资金在魏染胡同盖起一座二层灰砖小楼。京报馆落成时,邵飘萍挥毫写下“铁肩辣手”四个字悬于二楼的编辑室内。这四个字引自明代名臣杨椒山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杨椒山被奸相严嵩所害时年仅40岁,无独有偶,以杨椒山为榜样的邵飘萍也在40岁那年被控制北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

邵飘萍牺牲后,虽然他的夫人汤修慧和同仁勉力支撑,但《京报》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1937年7月,日军占领北平后,《京报》停刊。

新中国成立后,当毛泽东听说京报馆易主、汤修慧没有生活来源时,立即指示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安排汤修慧一家重新回到京报馆居住。为了解决汤修慧的生活来源,党和政府特批他们将京报馆的二层出租,用租金来补贴老人的生活和房屋修缮费用。

2018年,京报馆旧址完成文物腾退工作。2020年3月,北京市将京报馆旧址列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