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小屋住进来八个大小伙子,每个房间只放得下一个大通铺,由于人多炕窄,每人的席位只有“一砖半”宽,不得不胼足而卧。
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道:“我们紧紧地挤在一个炕上,连气都透不过来。当我要翻身的时候,我常常必须警告睡在我两旁的人们。”
生活虽然艰苦,但北京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文化的大门。三眼井胡同距离位于沙滩的北大红楼不远,青年们经常白天去北大图书馆阅览室读书,晚上在小屋中围炉夜话。
对毛泽东而言,北京的生活费太高了,他不得不马上找个工作。于是,老师杨昌济把他介绍给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
北大红楼一层东南角有一间办公室,分内外两间,总面积不过50平方米,右侧墙壁上挂着李大钊的手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里就是北大图书馆主任室,1918年1月到1922年12月,李大钊一直在这里办公。
1918年12月,毛泽东在这间办公室第一次见到了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安排下,他成为北大图书馆的书记员。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在北大红楼一层西头,又称新闻纸阅览室。毛泽东在这里工作了三个月,主要负责报刊书籍的借阅登记和归类整理等事务。
对于嗜书如命的毛泽东而言,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可谓近水楼台,他不但能读到许多最新出版的报纸、杂志,而且还见到了许多新文化运动中的大人物。他曾对斯诺说,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的主编陈独秀。
在《新青年》编辑部
1916年12月26日,也就是接到北大校长委任状的当天,蔡元培拜访了正好来京办事的陈独秀,邀请他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蔡元培回国接任校长之前,北大的校风、学风都很差。当时在北大读书的张国焘回忆,同宿舍的几个高年级同学“办小报、做诗文、捧女戏子,往往深夜喝醉了酒回来瞎闹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