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陈静
插画/陈静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青少年成长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开拓视野、增加知识、促进智力等,网络教育是现代人终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另一方面,成瘾性网络游戏还有暴力、色情、凶杀、恐怖等网络信息危害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带来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治理行动涉及五项工作任务,即集中整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集中整治网络不良行为、专项治理低俗有害信息、加强对企业监督监管、加强教育宣传引导等。
事实上,关于“数字原住民”一代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迎来了新挑战,一味“封堵”和“限制”不再适用于未成年人。
如何积极科学地引导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和谐共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台州市委党校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FT情绪取向伴侣和家庭治疗师戴利弘和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陆红艳等。
研究发现网瘾会影响
未成年人大脑结构发育
近年来,戴利弘一直在关注中小学生网瘾问题,曾开展过《网瘾的预防与干预》等主题讲座。
“一系列科学研究表明,网瘾会引起未成年人大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变化。”戴利弘向记者列举了相关科学研究,“例如,长期高强度上网、玩游戏,对比同龄人,网瘾少年更容易出现负责控制和决策能力的大脑前额叶供血不足,从而失去控制情绪的‘刹车片’。孩子一旦沉迷网络游戏,会导致多巴胺管道改变,需要不断延长游戏时间,才能刺激产生愉悦的体验感。”
“儿童在上网中的不良安全因素有哪些?如何强化监护人的职责应对各类网络网险?媒体在报道未成年遭受网络(性)侵害时应注意什么……”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