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常务主任李晓庆看来,“产生矛盾在于未成年人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用网心态不一致。有时候也是由于未成年人缺乏与家长的良性互动,缺乏亲人关爱,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弥补这份缺失。此外,家庭是个体用网的重要空间,孩子会受大人行为的直接影响。”
“家长要为年龄较小的孩子的网络终端上设定管控工具,方便设定上网时长、限制不健康网站等。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建议家长能够与孩子建立良好互动,通过友好商定,明确上网行为,按照规则双方执行。同时,家长要保持和学校的联系,互相理解,和学校共同培养居家用网的习惯。”李晓庆还建议说,“学校要在校园中创造机会,让学生系统了解互联网的利弊,通过分享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的案例,组织中小学生手抄报活动,开展网络应用知识竞赛等方式全面强化对互联网的客观认识,在学生中宣传教导移动终端、互联网的正确使用。”
对此,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钟江顺认为,未成年人喜欢上网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世界观尚未形成,具有易好奇尝新、易模仿同流、易任性逆反和易转移发泄等特殊阶段身心发育的特点,同时他们又已经具备获取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产生了对网络尝新的内心需求和网络使用的自我管理间矛盾;再加上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长忙于生活对未成年人存在陪伴缺失,未成年人忙于学业存在严重的游戏缺失和同伴交流缺失,他们只有寻找网络中的替代品,从而诱发强烈的网络使用动机。
吴惠凡表示,目前,家长、老师对待网络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其一是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其二是对触网采取听之任之。“无论是哪种,其实都是对于网络的错误认知,其本身反映出的是家长、老师网络素养的缺失。”
“儿童在上网中的不良安全因素有哪些?如何强化监护人的职责应对各类网络网险?媒体在报道未成年遭受网络(性)侵害时应注意什么……”12月1日
9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