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岳庆媛:美国“联邦银行时代”的金融危机与启示

2017-10-31 10:50:5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印发私币基本上是全城银行的集体行动。少数银行不会印发私币,因为此行必然引起储户对于其经营风险的怀疑;但是一旦大部分银行决定参与印发私币,所有的银行都会有动机参加,因为否则它们的合法货币很快就会被兑光。从理论上讲,所有的银行都有动机印发私币,因为此举就像是自己掌握了印钞机从而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业自行印发的私币能否为社会的其他群体所接受。在1907年的金融危机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一个相对消极的角色,因为它们对于市场的干预措施有限,但是又不能坐视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所以它们对于银行业的自救措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但是银行业怎么才能够说服储户它们自己印刷的一张纸就是货币呢?

为了发行货币,银行业采取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措施。它们刊登广告向公众介绍发行私币的原由和私币的使用方法,它们联合当地的工商业主劝说他们接受私币流通,它们将接受私币描述成一种支持当地经济度过难关的公民行为。当然银行的宣传并非在所有的地方都有人买账,在一些地方甚至爆发了工人罢工以抵制用银行私币发放的工资。银行业发行私币的做法只有在社区内部各群体之间信任度比较高的地方才能够成功,此外区域之间的竞争和人们对于社区的认同感也能够增加当地人对于私币的接受程度。

由于联邦银行时代金融危机频发,银行也从以往的金融危机中学习到了经验和教训。在1893年美国曾经爆发过另外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原因和1907年的危机非常相似,也是由于投资失败导致银行挤兑和流动性危机。1893年危机中受到重创的主要是中西部银行,由于这些新开发的地区金融基础比较薄弱,银行清算联合会并未广泛成立,所以很多地区银行面对储户挤兑并没有组织自救。1893年金融危机是联邦银行时代后果最为惨烈的一次危机,从这一年的五月到八月间,有503家银行宣布停业。

那么在14年以后金融危机再次来袭的时候,银行也从前次危机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调整他们在1907年所采取的措施。挤兑代表着储户丧失对银行信任。所以在1893年曾经发生过挤兑的城市里,银行在1907年倾向于组织相互贷款的自救,而不是发行本地货币。相反,在1893年曾面临巨大的发生挤兑的风险却没有发生挤兑的城市,银行更加倾向于印发私币。组织学习在传承制度方便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城市中越多的银行曾经经历过1893年金融危机,这种倾向就越明显。另外,如果银行在经历1893年挤兑以后成立清算联合会,那么它们显然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在1907年就更加倾向于组织互助贷款。在1908年的春天,在纽约和内地银行的分别努力下,金融危机逐渐平息,经济秩序恢复,银行印发的私币渐渐退出市场流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