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板龙我们是有情结的,小时候我从十多岁开始就扛着旗子站在队伍前面,再后来大了点就是过年回家跟村民们一起舞板龙,锣鼓一响大家舞起来气势磅礴,浑身都起劲。”郭宝军说,板龙虽然是民俗活动,但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种家的凝聚力,一种对故乡的牵挂。
制作板龙看着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复杂,从用竹篾做骨架结构到用各种材料做饰品绘画,全部都是手工完成,一个拳头大小的“杨梅球”,老师傅一天能做20多个,而新手只能做两三个。
十多个人花了大半年时间,整条板龙到2018年年底才正式完工。择好良辰吉日,钟为奇揭开蒙住龙眼的红布,为板龙点睛,沉寂了十多年的板龙终于在松山村重现,老师傅们看到这一幕都红了眼眶。
舞板龙的队伍里许多人都是常年在外地工作、祖籍松山村的中青年,他们跟钟为定一样,是因为想再睹板龙的精彩,与子女分享这份从儿时就保留于心的新年喜悦。
郭宝军和他十二岁的儿子也在队伍中,他说:“看见儿子玩得很开心,就好像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希望这种对家乡的眷恋、对文化的继承能感染到下一代。”
新华社哈尔滨2月9日电(记者王君宝)每个春运,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用坚守成就他人的团聚,诠释着最美“敬业福”。 老民航于国芳:站好春运最后一班岗 “这是我经历的最后一个春运了。”老民航于国芳有些留恋
新华社石家庄2月9日电(记者赵鸿宇)每年除夕到正月初五,是赵现岭一年一次的“假日”,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真正休息一下。 赵现岭是河北省任县骆庄乡达二村村民,这个村做灯笼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