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因为板龙的“复出”,这次他选择回老家过年

2019-02-09 18: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杭州2月9日电(记者黄筱)“听说村里今年春节要点龙灯、舞板龙,我们一家人专门赶回来过年。”在上海工作的钟为定是浙江桐庐县新合乡松山村人,十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他,因为一场舞板龙的乡村民俗活动,带着妻儿回山里凑凑热闹。

发源于桐庐新合乡的板龙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板龙约有200多米长、由近百个花灯和板凳连接而成,每节灯板上有不同的造型灯,集花灯、剪纸、绘画于一体的板龙,造型美观、栩栩如生。板龙表演一般在春节期间,走街串户拜年迎新春,深受村民欢迎。

然而近些年这个“非遗”似乎被人们“遗忘”,松山村村委主任郭锋飙说,上一次村里舞板龙是2005年,因为板龙制作工艺复杂,并且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十多年来村里多次有组织的想法,却一直未能实现。

“再不重新恢复这个民俗活动,恐怕年轻的一辈真要忘记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了。”今年73岁的钟为奇是目前松山村最年长的板龙制作手艺人,近两年他接连送走了好几位同做板龙的老伙伴,眼看着自己也垂垂老矣,村里会做板龙的人越来越少,坚守了一辈子的手艺很可能就此失传,他与几位尚健在的老伙伴,便向村里和乡里提出要让板龙“复出”。

松山村多方筹资,爱心企业和乡镇府也大力支持,近30万元的板龙制作费用落实了。从2018年4月钟为奇就开始板龙的制作,他发动了会做板龙的三四位老师傅,带着赋闲在家的五六位妇女和三位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干起来。

钟为奇说:“其实这几个‘年轻人’只能说跟我们相比算年轻,也都是近五十岁的人了,他们对这个传统手艺还有一些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就来跟我们一起学着做。”

46岁的郭宝军就是其中一位“年轻人”,在过去的一年只要钟为奇一个电话,说“要做关键部分,回来学学”,在桐庐县城经营企业的他,就会立刻驱车一个多小时回山里当“学徒”。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