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标准化病人:“假病人”为医患“真搭桥”

2018-05-25 08:16: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标准化病人,又叫模拟病人,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恒定地、逼真地表现病人或家属等的实际临床症状及反应的正常人或病人。标准化病人同时充当病人(或家属)、评估者、教学指导者等角色,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反馈医学院校的教学效果。

严龙就是去年底加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下简称天坛医院)标准化病人团队中的一员。上面提到的,是他在天坛医院检验科担任标准化病人,扮演病人家属的一个模拟场景。天坛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吕虹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介绍说,这是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设计这一模拟场景的目的,是考核检验科医学生面对冲突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人文沟通的能力。

标准化病人最早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霍华德·博若斯博士自1963年开始在心理学教学中首次应用;1989年前后,标准化病人在美国、加拿大的100多所医学院校中陆续推广。我国的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院校于1993年前后,建立起第一支标准化病人团队。此后,上海、湖南、广东等地也陆续有医院使用标准化病人,以培训和考核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他们与患者之间的人文沟通能力。

而在医疗资源更显丰富、医患矛盾相对尖锐的北京,由于种种原因,标准化病人的使用步伐似乎慢了一些。据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的贾明艳教授介绍,北京的大多数医院从近期才开始陆续招募使用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病人,并将逐渐推广。

  为什么需要标准化病人?

  如果将真实的病人用于医学生的考核,很有可能给病人带来新的风险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