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动真格”?!北京教改能否破解“择校”难题

2017-09-16 21:51:4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派学科带头人到分校带队伍】

“教育改革中,最难的部分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李明新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获得人们的理解比教育本身更难。

每次谈到集团化办校,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校长是不是直接管理这所学校?你们是不是把老师派来了?

然而,教育不是工厂组装“机器人”,不是说流水线上换一个师傅就能组装好。李明新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基因和传统,如果原有师资在短时间内都派到了分校,不仅“抽空”了自己,派去的教师在新环境中也缺少后盾。

多位校长提出,在名校办分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创造出新的机制和战略。李明新说,如果把一所学校比作一杯茶的话,你不能无限度地加水,在加水的同时你还要加茶叶,“防止浓茶变淡茶”。

怎么加“茶叶”?把优质的师资队伍做大,学校拿出一系列的举措来重点培养教师队伍。如果原来200人的教师队伍里有50个优质教师,那要通过自己的培养,在短期内把50变成70,再变成80。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集团化办学当中最核心的问题。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颜凤岺说,2014年改革之初,实验一小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共有28个班,1039个学生。“短短三年时间,我担任法人的学校从‘一校一址’变成‘一校三址’;从28个班逐渐扩大到今年70个班;学生从1039名增加到今年2440余名。”

短短几年,规模迅速扩大,如何保障教学质量?

把改革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机会。颜凤岺说,实验一小以“实验”立校,贯穿百年的历史,曾做过很多次示范性的教育实验。我们要继续用实验创新的精神,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教育的品质。

如今,这三个校区采取统一管理。“孩子在一起上课、老师统一安排分配”。颜凤岺说,现在一、二年级在一个校区,然后三至六年级在一个校区,从实质上合并为一个学校了。学校开设创新课程,重视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整套课程体系在三个校区全面铺开。

“我们把传承百年的好的教学方法和精髓,传递给了更大范围的师生,”颜凤岺说,“我以为,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其本质表现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日积月累的差距上,而一个高质量的系统,可以造就一批批高质量的人。”

关键词:教改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