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格林斯潘之谜”是否要卷土重来

2018-01-04 18:30: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第五种解释是期限溢价的下降。比较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流动性溢价理论,即长期利率等于短期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由于2004年开始进入加息周期,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了3.25%,因此期限溢价下降是导致长期利率下行的主要原因。针对期限溢价下滑,美联储的解释是新兴国家的过剩储备导致的,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新兴国家购买美国国债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并且在美元强权的背景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会更加灵活,因此这是新兴国家购买美国国债时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绝对的影响因素。实际的原因是,格林斯潘在任时期,对出现的资产泡沫予以忽略,市场长久以来也适应了美联储会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比如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特别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金融机构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大量的流动性在稳定了金融市场的同时,也降低了金融资产的波动性,许多金融机构在此情况下通过加杠杆和加久期的投资方式使得短期资产变为长期资产,最终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使得期限溢价进一步降低,这是长期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是否会重现

  “格林斯潘之谜”在2015年美联储首次加息后也曾出现,当时长端国债收益率也一路走低直至2016年年中。2016年12月以后,美联储又多次加息,并且开启缩表,而长期国债收益率再一次不涨反跌。2017年以来,经过美联储多次加息以后,2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上行了68个BP,但是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没有跟随,截至目前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缩小为52个BP,二者离倒挂越来越近,引发市场对“格林斯潘之谜”的担忧以及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