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格林斯潘之谜”是否要卷土重来

2018-01-04 18:30: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图为联邦基金利率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走势

  第三种解释是,国外货币当局积累的大量美国债券影响长期利率。国外货币当局大量持有美国国债既有主动的原因也有被动的原因。从主动购买的方面来看,自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国家普遍实施了积累外汇储备的政策,以此来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资本流动冲击。2004—2006年美元加息周期期间,新兴市场国际储备资产增加了1.65万亿美元。同一时期,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增持得较多。从被动购买的角度来看,美国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展,美国顺势向全球金融市场释放了大量美元流动性,美元的贬值使得很多热钱涌入新兴国家,对新兴国家货币升值形成压力,为了防止货币过快升值,很多国家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并将外汇储备投向美国国债。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新兴国家的大量购买是压低美国长期利率的原因之一,但是美元强权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因此而更加灵活而不是失效。因此,国外当局的购买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第四种解释是预期通胀。2000年开始实行的低利率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过热,美国GDP从2001年的3.3%升至2003年的4.9%,美国CPI也从2002的1.1%上涨至加息前的3.1%,2004年开始的加息周期有部分原因就为了平抑当时的通胀,两年间美联储累计上调联邦基础利率17次。受此影响,实际利率的攀升对经济的抑制作用也慢慢显现,市场普遍预期通胀将下降,并对未来经济感到悲观,长端收益率上行速度逐渐变慢,收益率利差逐渐收窄,甚至发生倒挂。这或是长期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