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演变历程和博弈分析

2017-12-06 09:42:0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虽然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现货的定价基础依然以指数为准,但长期以来缺少实物贸易为基石的“现金交割”期货价格有成为“影子市场”的风险。比较典型的是东京商品交易所在2001年推出以中东原油为交易标的的原油期货,该期货采取现金交割,以阿曼和迪拜原油的普氏月均报价换算成日元作为期货结算和交割价格。由于缺少实物交割保障,日本的原油期货价格与伦敦、纽约期货价格同步,但与本地现货价格背离,无法担当定价基准。就铁矿石而言,随着中国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以现金交割为定价基础的外盘铁矿石指数期货的定价机制亦可能瓦解,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依然具有成为定价基准的潜力。

  指数定价机制隐患重重

  目前,国际上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分别是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数、普氏能源(Platts)的普氏指数,其中,普氏能源推出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作为国际三大矿商季度和现货贸易结算的定价基础,成为决定铁矿石价格的官方指数,该指数的走势是新交所铁矿石期货的价格基础,也直接关系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据了解,普氏指数的形成过程为该公司在伦敦、新加坡等地的分析师通过电话和即时通讯工具,与市场参与者交流关于交易、询价和报价的信息,由该类信息得出报价。

  事实上,通过致电钢厂、贸易商等企业来采集信息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采集过程并不透明,极容易造成大矿山操纵市场价格的情况。大矿山虽然交易额较大但由其报出的价格未必能代表市场上的基准价格,由此价格作为指数定价的基础缺乏准确性。此外,由于其以询价或报价而不是以实际交易价格作为评估价格,这为一些贸易商通过操纵价格来影响指数定价埋下了隐患。

  以2009年第四季度为例,中国港口积压铁矿石超过7000万吨,日成交量十分有限,但铁矿石报价却不断攀高,其背后的直接原因就是一些贸易商以钢厂即将进入原料冬储期这一市场预期,通过炒高价格以便出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指数的走势,从而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抬升钢厂下一个季度定价的基准价格。

  铁矿石指数定价机制未能完全反映现货市场实际供求,为其稳定性埋下了隐患。对中国钢铁业而言,指数定价机制的通行势必导致中国矿业在铁矿石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受到排挤,不过随着中国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影响力的扩大,这一情况预计能够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张海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