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专家支招欠发达地区:人才“洼地”怎样“增高”

2018-06-01 10:41:0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王冬:西部地区人才紧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自身基础薄弱。以西部某省为例,尽管招生录取环节已经降低门槛,但教育水平、院校数量比起沿海地区还是有差距,本土人才较难培养;而在该省求学的外地学子大多在毕业后回原住地或一、二线城市,潜在人才大量流失。

其次,虽然不缺好政策,但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影响政策实施效果。西部一些省市的专项政策大多面向主导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对传统企业与中小企业需要的人才关注不足。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人才跨区流动依然困难重重。

观念陈旧也是导致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短时间内很难依靠政策帮扶改变。“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并未真正被一些部门广泛接受或充分重视,对人才引进后的“再次成长”缺乏关注、支撑不力,有时就算引来了人才,也留不下来。

  人才流动不均衡,输出城市“压力山大”,输入城市的社会管理、环境资源等也面临挑战

记者:本土人才流失又引不来外地人才,对这样的地区来说,缺少人才会给区域发展带来多大影响?

王冬:其实,企业发展是地区发展的缩影。缺少人才导致企业创新不足,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产学研融合等各方面都受到制约。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和产业难以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这对欠发达地区是“雪上加霜”,越缺乏创新就越吸引不到人才,不少企业“空心化”严重,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重要发展节点出现问题。长此以往,会让本就滞后的地方经济发展愈加缓慢。

记者:对于以人才输入为主的一线城市,大量人才涌入,带来诸多利好,但人才扎堆长期来看是否也存在隐患?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