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赵宇亮:抢“帽子”要算“投入产出比”

2018-03-13 17:01: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 (人民政协报记者 王硕) “我统计了一下,目前学者类人才计划至少108个,其中,与‘山’有关的26个,与‘水’有关的27个——‘学者’前不仅冠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香江、紫江、嘉陵江、嵩山、天山、太行山’,还有‘东方、北方、南方、中原、燕赵、白杨……’,基本铺满了中国地图。”在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的一席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纷纷深有感触地点点头。

  “而且人才计划变更很频繁,也许明天这份数据就不准确了。”赵宇亮很忧虑,“在人才计划‘帽子’数量逐渐成为人才评价和创新单元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将其与个人待遇和岗位晋升直接关联时,必然会滋生学术界的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后果严重!”

  例如,赵宇亮发现,为了尽早拿到“帽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追逐“热点”,使得目前年轻人的研究出现了严重的趋同性和同质化。“从‘十年磨一剑’变成了‘一年磨十剑’。这不仅造成大量的人才、科研经费的浪费;更关键的是,导致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减弱。”

  在单位层面,也出现了“为了‘装点门面’,有的地方将‘引才’工作当成指标任务完成,出台了各种‘挖人套餐’”的怪相。

  “一些人在原单位刚搭建了成熟的科研平台,又因为其他单位能提供更高的工资和巨额平台的启动经费而跑到其他单位‘另起炉灶’了。”

  据悉,某高校因为引进了1位专家,刚投资5000万元建立起了研究平台,就被另一所高校以更高额的工资、安家费和启动经费挖走。“这种无序竞争,无疑造成了国家公共资源重复投入和极大浪费。”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