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要紧密围绕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快培育抗赤霉病节水小麦、高产优质水稻等重大新品种。同时,要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夯实粮食生产土地根基,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守住粮食生产的“安全线”。
2020年,国办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和《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明确“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等要求。近日,农业农村部对统筹和利用撂荒地、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推进和资本下乡,有的地方绕开耕地用途管制规定,将农用地非法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进行开发,有的地方将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等。叶兴庆说:“这些行为,必须坚决遏止,同时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提升耕地质量,必须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2020年,我承包的地块有30亩纳入了土地平整范围,往后种地收入还能涨。”湖南平江县白茅塅村种粮大户黄新根说。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国将推进1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00万亩。
耕地质量提升,要在关键处拿出关键措施。2021年,我国将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集中连片推进黑土地综合治理,加快改善黑土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等,开展保护性耕作6000万亩。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表示,实施推广保护性耕作,不仅能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有机质,还能有效促进作物抗逆增产。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从根本上守住粮食安全。叶兴庆说,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立足整个产业,通过集聚整合资源要素,建立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延伸的产业体系。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供给质量,同时能有效调动粮食主产区积极性,让种粮农民分享到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