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武汉站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哗,但常态化疫情防控仍旧不松懈。比如,我们每天都对进站闸机、自动售取票机、候车室座机、电梯扶手、门把手、按钮等公共部位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全面消杀;值班员喇叭不离手,反复提醒旅客们佩戴好口罩、候车时尽量分开坐。今后,我们会继续发扬“头雁”精神,为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做好服务,守护好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慢火车,载满彝族乡亲致富梦
讲述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慢火车列车长阿西阿呷
1996年,我成为5633/5634次慢火车列车员,工作至今。这趟慢火车1970年就开始运营,行驶在被称为“人类征服自然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上,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沿线山陡谷深、出行困难,慢火车成为彝族老百姓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沿途要停靠27个站,时速40公里,最低票价2元,已经20多年没变过。
刚工作那会儿,我觉得慢火车上条件艰苦,总想有机会去快车,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把想法告诉父亲,没想到他对我说:当年修建成昆铁路,有不少铁道兵牺牲在这里,现在又有很多人扎根大凉山帮咱们。你作为一个彝族人,都想当逃兵,那谁还愿意来建设我们的家乡?父亲的话深深打动了我,成了我坚守在慢火车上的一种信念。
我虽然是彝族人,但一开始听不太懂彝族方言,班组职工也没人会,跟乡亲们交流起来有障碍。于是,我就向乡亲们学习,一有时间就坐下来跟他们拉家常。看到我和乡亲们打成一片,班组同事都纷纷向我讨教,学习日常工作彝语。后来,彝语服务成为我们这趟车的特色,铁路人和彝族乡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乡亲们都很纯朴,你用真心服务,他们会回报更多的情谊。记得一年冬天,一位老阿嬷下车时,背篓里的土豆太重,蹲坐在车厢里半天没能起身。我远远看见,赶紧走上前扶了一把,送她下车。没想到我值乘下一趟车时,她早早赶到车站,专门给我送来两个鸡蛋。听说,她为此清晨五点就起床,走了两小时山路才到车站,一会儿还要原路走回去。我握着老阿嬷冰冷的手,忍不住掉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