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路桥公司总助兼巴基斯坦办事处总经理李植淮讲述了中国援助喀喇昆仑公路的历史,“当年中国政府援建喀喇昆仑公路,修建红其拉甫到塔科特616公里长的公路,历时11年,从1968年到1979年,总共投入了22000人。这个项目是经济援助项目,牵头方是中国交通部援外办公室,技术的方案和设计由交通部安排和组织,具体实施由总后负责,安排了新疆建设兵团抽调官兵参与实施。”
巴基斯坦境内的的喀喇昆仑公要穿过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三大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当地不仅氧气稀薄,而且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援巴公路指挥部翻译蒋贞孝对那里恶劣的地质条件至今记忆犹新,“过了边境线以后,就是一些很凶险的碎石山,也叫饼干山。天气变化或者刮风的时候,就会掉石头,防不胜防,经常发生事故。”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路,连机器设备的运输都成了难题,但这并没有难倒中国的筑路队员。蒋贞孝说,“刚开始400多公里新筑的路段有很多悬崖峭壁,根本没有路,都是筑路工程技术人员将工具扛过去,用绳子拴着拉过去,或者把大的设备拆散,比如空压机、推土机,把它们拆散了再抬过去。”
而筑路队在悬崖峭壁上施工的难度就更大了。据蒋贞孝回忆,施工队当时主要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先沿着公路的路线修建一条便道,在便道旁边的峭壁上打风钻,放炸药,开山劈石,筑成路基。但如果遇到无法修建便道的情况,筑路队员就要冒更大的生命危险在空中施工。蒋贞孝说:“施工人员要攀爬到石壁的上方,寻找到可以栓保险绳的巨石或者大树,将保险绳的另一端拴在自己腰间,手持几十斤重的风钻,吊在半空中,在岩石上打炮眼,放炸药,采取这样的方法炸出来路基。这样施工非常辛苦和危险,不仅连续几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休息,还要时刻提防上方随时可能塌下来的石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