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政协委员
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路
副中心这个规划从交通来讲,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提出了一个不依赖小汽车也能够便利出行的交通系统。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实际上并不是说非要有小汽车不可,可以跳出这样的思维,建设一个不完全依赖小汽车的城市。就是能够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宜人的,步行、自行车出行都很方便,公共交通很发达,城市交通系统很先进的城市。比如我们的城市发展和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站点,能够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很方便、很舒服、很快捷的交通模式。虽然我们出门能够有车,但是堵在路上,到了地点还没有地方停放,这样的一种个人的舒适,实际上空间是没有的,这个事情的结果就是不可持续,交通拥堵造成大家时间的延误,造成空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解的。在世界大城市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他们都在经历一个功能疏解的过程,在疏解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由过去以车为中心的思路,转变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路。对于交通来讲其实就是放弃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一种规划思维,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
这次副中心的规划,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既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发展经验,又是我们国家在这个阶段其他城市都值得去学习参考的一种理念。
刘泓志
AECOM高级副总裁
构建两级路网系统,优化交通模式
交通一直是很多“城市病”里面最明显最重要的一项,当然在副中心的规划以后我们也认识到这一点。近期来看,我们要解决最重要的交通城市病,是北京与副中心之间钟摆式的通勤交通问题,在一天里面两地往返在高峰期潮汐的交通现象非常严重,会在某个时段造成大量的拥堵,关于这方面问题,在副中心的规划里面,特别加强了目前在北京和通州之间的交通廊道,比如朝阳北路的延伸,比如广渠路的地下化,这里面也包含把过境交通一定程度的地下化来避免干扰地面交通、以及生活性的交通。
另外,在副中心内部的交通模式跟交通情况,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呢?在规划里面我们提供了一个两级的路网系统。一个属于交通性的城市干道系统,另外一个是属于生活性的社区街道系统。这两个系统各自成为网络,但是有了这样两级的概念,我们很清楚地希望交通不会干扰生活,而在生活性的街道里面很重要的举措,就是街道的设计。
街道空间效果图
副中心的规划特色之外,还有一些挑战。也就是在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如何优化我们的开发模式?因为副中心不是一个平地起高楼的地方,已经是一个建成的城市开发区,在这个开发区里面,一定有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希望做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我想它的难度和意义都非常大。
在现有的道路里面,我们没有办法重新设计的情况之下,现在的街道空间资源怎么样重新分配?更简单来说,同样一条街道,我们通过最小的调整,把街道的空间更多的释放给老百姓。在规划里面这些重要的生活性街道空间,有50%以上是要给行人和自行车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更清楚地把什么是车走的街道规划的更到位,这就是两级的路网系统想达到的一个目的。
尹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