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中,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举一动都令世人瞩目。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同时公开的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共11条。这不仅标志着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新的重要一步,七章72条的控规文本更通过对副中心建设提出具体要求,绘就了一幅和谐宜居的精品城市图景。
多彩风貌
副中心未来将变成什么样?副中心36个街区内部是怎样设置的?打开最全版规划图,河道、路网切割出的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街区,市政交通设施、家园中心,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助残等设施一应俱全。
城市副中心人均绿地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这看似简单的16个字描绘着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城市风貌。
到2035年,这里将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这些鲜活的城市“名片”将使副中心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精品。
谈到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表示:“建设城市副中心就是要缓解中心城区的城市病,同时避免副中心患上新的城市病。我们在城市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作了系统谋划和考虑。”
副中心将严控人口、用地、建设规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这里将按照“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的次序分配街道空间,将实现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对于城市副中心控规批复强调要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精品城市的提法,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解读,通过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努力把城市副中心建设成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