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高血压标准之辩:一场事关2.43亿人的争议(3)

陈鲁原介绍,一部指南的出台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某一疾病的临床指南制定由权威行业组织发起,会成立多个工作组。比如文献复习工作组要全面收集审阅既往数年或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根据结论提出一二三类推荐意见。核心起草组的专家要根据其提供的可靠推荐意见作为循证医学依据进行反复讨论,并向各个学科专家、患者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对某些推荐意见有比较大的分歧意见,需要将不同意见整理出来,交予起草工作组全体专家表决,达成75%以上专家共识方可列入推荐建议。“一般一个指南光参与撰写的专家就有三四十位,参与讨论的专家多达两三百人。”陈鲁原说。

新《指南》中的内容亦体现了这个过程。参与制定指南的人员多为心血管领域资深临床医师、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专业医师,还包括肾脏病科等多学科以及卫生经济学等领域专家、循证医学/方法学专业成员以及患者代表等。

在2022年6月4日进行的第一轮德尔菲(又名专家意见法)推荐意见调查中,有9条共识度小于75%推荐意见,此后召开线上专家共识会进行讨论,6月23日进行的第二轮德尔菲推荐意见调查,共识度终于达到75%以上。

新《指南》制定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研究结果,每个人的理解或认可程度都会存在差异。如果你不同意A学会发起并形成指南推荐意见,你完全可以到B学会或其他的学会去发起制定另外的指南。只要按照基本的学术界公认的指南制定原则去做,任何学会都可以制定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临床专业实践的指南。”

陈鲁原评价分析了新《指南》与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两份指南的区别。他指出,前者就高血压领域的44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面向临床医生,主要解决临床问题;而后者涉及面较广、阐述相对深入,面向的不仅有临床医生,也包括公卫医生、慢病防控人员、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疗相关行业人员等。